國慶和中秋佳節剛過,10月11日新洋豐就在美麗的羊城廣州辦了一件大事,與全球特肥領導者德國康樸專家正式簽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立足中國市場,聚焦經濟作物和高附加值作物營養系列產品,通過技術合作、本地化生產和品牌渠道疊加,雙方優勢互補,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為促進化肥零增長行動、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產增收貢獻力量。這是新洋豐今年繼與領先生物合作后,在新型肥料領域布局的又一力作。
用中國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先生的話說,這是中國農業界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國農業界的一大好事。但是對于這件事,筆者卻覺得是在意料之中。因為近兩年新洋豐董事長楊才學先生多次在經銷商大會上發表誓造“三最”肥料的宣言,即造中國最好的肥料、造中國最受農民歡迎的肥料、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肥料。新洋豐未來戰略規劃也明確提出,將進一步聚焦肥料主業,把肥料主業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同時響應國家化肥零增長號召,大幅提高新型肥料占比,到2020年產銷量力爭達到160萬噸。對此,楊才學董事長也強調,在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和內部精細化管理的同時,將不惜一切代價,引進國內國際最先進的技術,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三最”肥料宣言,也為實現新洋豐戰略目標蓄力。
基于這些了解,我們就不難理解新洋豐近兩年來何以在產品創新領域大動作頻頻。其實,回顧新洋豐在掌舵人楊才學董事長一貫堅持的“順應時代脈搏,堅持做良心肥”理念指引下的企業發展歷程,就不難發現,新洋豐30多年來一直堅守著產品品質并不斷創新的初心。
先將歷史的年輪拉回到1988年。那時,新洋豐前身——當時的鄉鎮企業石橋驛磷肥廠苦苦經營6年后,由于生產工藝簡單、產品質量不過關等原因,正處于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境地。時任磷肥廠經營副廠長的楊才學先生,毅然決然賣掉了自家的住房,通過公開競聘獲得磷肥廠的經營權,并在企業內部進行生產及檢驗檢測設備改進和營銷改革等,用過硬的產品質量叩開了市場的大門,得到用戶認可,從而順利實現了當年扭虧為盈,使企業走上穩定發展的軌道。
歷史的年輪行進到1999年。此時,新洋豐已通過自我加壓“滾雪球”的方式,發展成為國內小有名氣的肥企,產品也已經實現從低濃度向高濃度的跨越。很多人感到滿足,有了小富即安的思想。但是楊才學董事長敏銳地發現復合肥潛在的市場,當時國外的進口復合肥也在進駐中國市場,雖然價格貴,但頗受歡迎。他認定這是未來肥料的發展方向,于是力排眾議,率先在國內投資上馬了一條硫酸鉀復合肥生產線,并大膽提出“不與進口肥比價格,敢與進口肥比肥效”的口號,成為第一批勇吃“螃蟹”的企業。新洋豐硫酸鉀復合肥一經推向市場,就以其顆粒圓潤、顏色潔白、肥效顯著等特點贏得了市場青睞,一時成為市場標桿產品。新洋豐乘勝追擊,又連續新上六條硫酸鉀生產線,從而奠定了其在全國肥料界的地位。
歷史的年輪再次前進到2010年。此時新洋豐早已成長為全國肥料界的領軍企業,在做“良心肥”的基礎上又賦予了企業更多的社會責任。測土配方施肥是由農業部推行的一項國家行動,即先對土壤進行檢測后,再根據土壤的特性配比肥料,土壤需要什么養分就提供什么養分,既可以減少養分浪費,又能幫助農民增產增收。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卻需要通過耐心的試驗示范觀摩等活動,讓農民看到實效,他們才會逐漸改變原有的種植習慣。這是一個前期投入較大但見效慢的過程,在概念炒作式新品肥料和快餐式營銷屢見不鮮的時代,鮮少有企業能夠耐住性子去做這樣一件看似很笨的“傻事”。但是新洋豐卻與中國農大合作,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據此研發各種測土配方肥的“傻事”一干就是七年。七年時間,他們在全國建設了40多個測土配方試驗示范基地,涉及二十多種農作物,研發推出十多種作物專用肥,為千千萬萬的農民送去了減肥增產增收的福音,也用實際行動提前踐行著“化肥零增長”國策,從而也奠定了新洋豐“中國作物專用肥領導者”的地位。
本次廣州簽約會議上,康樸專家首席執行官托馬斯"亞倫斯(Thomas H. Ahrens)先生多次表示,之所以選擇新洋豐作為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除了新洋豐擁有在中國龐大的分銷渠道、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優勢、九大生產基地及先進的生產設備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洋豐始終堅守的回歸本性做最優品質肥料的初心!這一點正好與德國企業嚴謹務實追求卓越品質的特征不謀而合,也促使雙方“一見鐘情”,發生“化學反應”,從而順利達成戰略合作,并對未來充滿良好預期。
會上,新洋豐總裁黃鑌先生回復媒體關于“通過這次戰略合作,新洋豐在新品研發上是否有青出于藍勝于藍、做世界最好肥料的信心”時這樣說,我們既要有這樣戰略的理想和愿景,又要有戰略的耐心和腳踏實地的精神和態度。謹以此語激勵新洋豐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