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早上7:00廠里要加壓縮機生產,今天夜班1#造氣爐必須點火正常”。6月9日一大早總部合成氨廠造氣車間主任邵正國就在車間干部微信群里發布指令。“點火”說來簡單,但是時間緊迫,做起來可就難了。1#爐已停爐半個月,夾套內壁破渣條沒焊完、夾套沒進水、爐條機沒送電、灰盤運轉未試,有幾個閥門還能正常動作都是未知數。
干什么事都以身作則、身先士卒,這是邵正國一貫的工作作風。從發布指令起,邵正國就開始堅守現場,和工人們一起忙碌而又緊張地工作著,直到夜班開車正常后才離開車間。
沒入黨前,邵正國堅持以黨員的標準衡量自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成為黨員后,他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黨的章程、報告,觀看黨員教育視頻,讓自己的思想與時俱進不落伍。
在工作中他總是哪里有困難就沖到哪里去。每逢車間大修,對一些積灰較重的死角,他都會在前面一步步探路檢查,在確保安全之后才會安排職工開始檢修;要到塔罐內或是高空上作業的時候,他更是要先去體驗一番后,才會安排其他員工跟上。
“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邵正國用自己的行動生動闡釋了這句話深刻的內涵。
邵正國一直在造氣車間工作。2014年,鍋爐車間缺一名工藝副主任,領導將這個重擔交給了他。當時對鍋爐工藝還不熟悉的他,為了盡快掌握工藝流程,每天都盯在崗位上,虛心向操作工及同事請教,不僅用短短三個月就掌握了相關工藝及操作要領,還對相關工藝進行了優化,打破了鍋爐必須每月停車檢修一次的慣例,連續3個月保持鍋爐正常運行,并創造了班節約生石灰2噸的好記錄。
造氣車間是合成氨廠的龍頭車間。合成氨廠有句“造氣無氣,全廠無戲”的老話,足見造氣車間的重要性。2017年2月,因為他扎實的生產技能和出色的管理能力,領導讓他回到造氣車間擔任主任一職。他二話不說重新回造氣車間,勇敢地挑起了這個重擔。回到造氣車間后,他發現潛熱系統阻力大,經常出現燒正壓的情況,這樣既不利于安全生產,也不利于型煤烘干窯煤棒烘干作業。他通過查找資料,多次與同行業的技術人員探討交流論證后,將煙氣改成了走近路,從而使潛熱系統恢復了正常負壓,型煤烘干煤棒質量也達到了工藝標準。
對于車間管理,他也有自己的“秘訣”,總結起來就是“一學、二檢、三落實”。一學,即每月組織車間召開一次例會,每班召開一次班前班后例會,利用例會學習公司、廠部、車間的文件及制度規定,學工藝流程、安全操作規程、應急預案、作業票證的規范管理等等;二檢,即檢查現場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隱患排查及整改情況、安全環保應急設備設施備用情況;三落實,即狠抓“三違”和6S管理落實情況,獎罰分明從源頭杜絕“三違”,搞好現場6S管理,根治跑冒滴漏。從他擔任車間主任后,在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的情況下,造氣車間從未發生過任何安全環保事故。
好男兒一諾千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公司的無限熱愛,邵正國一步一個腳印,用青春和智慧,舞活了造氣車間這個龍頭,實現了自己在黨旗下的諾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