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培育人才典范、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中共荊門市委組織部、荊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荊門市總工會于去年5月下發了《關于開展“荊門名匠”“荊門工匠”及荊門“大工匠工作室”創建活動的通知》。新洋豐作為荊門市龍頭企業,具備完善的培育、評價和激勵制度,建有特色鮮明的培訓學校,擁有一批拔尖的技能人才,本次申報也收獲頗豐。
被授予“荊門市大工匠工作室”的“王軍大工匠工作室”由生產調度部副部長王軍牽頭,成員有澳特爾復合肥廠張金炎、合成氨廠董尚軍、硫酸鉀復合肥廠的王成和胡先義。牽頭人王軍是荊門市“青年崗位能手”、湖北省“技術能手”和荊門市“113人才”專家庫成員,他利用所學的專業技術,先后對總部硫磺制酸線的發電機進行改造,大大降低了電耗、水耗,同時在電氣儀表管理方面不斷改進創新;參與各子公司基礎建設時,為新建生產線的電氣、儀表設計安裝方案出謀劃策、合理設計;對公司水、電、氣平衡進一步梳理,擬定出電力優化的可行性方案,實施后為公司節能降耗做出了突出貢獻。成員張金炎,也是一名電器方面的專家和能手,2017年代表荊門市出戰第七屆湖北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維修電工決賽,在全省各地市和在漢的大型國有企業選送的106位選手中獲得第11位的好成績。其他成員也是各領域的技術拔尖人才。
“荊門名匠”獲得者董尚軍,是合成氨廠儀表車間主任。合成氨廠建廠投運12年來,該同志先后參與建廠儀表安裝、2008年上大鍋爐、造氣自動加焦及新系統的技改安裝、型煤車間布帶除塵、造氣汽輪機帶風機技改、造氣吹灰系統的改造、造氣蒸汽遞減系統安裝以及在凈化、合成大型運轉設備上安裝各種監控儀表等20余次技改安裝及調試,拉出的信號線長達10萬余米、15000多個結點,累計為公司節省費用200多萬元。
本次評選活動歷時長,范圍廣,新洋豐及技術人員能從眾多的參評單位和人員中脫穎而出,既是對獲得榮譽人員的肯定,也是新洋豐重視人才培養的具體表現。今后,新洋豐將繼續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全力錘煉隊伍,為企業更大更好發展筑牢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