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興周在修水管
人物檔案
杜興周,2004年進入新洋豐,2010年調入黨政辦后勤崗位。一直以來,他用責任和細心對待后勤工作中的每一次巡檢和操作,用日夜的堅守和勤勞的雙手保障員工的生活日常,用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員工服務”的初心。“杜工,3號樓二樓衛生間堵塞了。”“杜哥,接待中心水壺接觸不良,啥時候過來幫忙看看?”“食堂的水管子要更換……”
翻看黨政辦后勤組微信工作群,一條條維修信息映入眼簾,杜興周時不時查看并及時回復。其實,這只是他的工作的常態。他一天大多數時間都奔走在各棟樓對水電等基礎設施進行排查維修或改造,同時還協助進行綠化養護、環境保潔及各項檢查督辦工作。事情點多面廣,他卻總是飽含激情,干勁十足。
“為員工服務,是我的使命”
總部大院有宿舍樓5棟,辦公樓3棟,還有澡堂、食堂、招待所。這些地方配套的幾百臺空調、幾千只燈泡、千絲萬縷的水電線路、無數辦公桌椅和家具等都在他的檢修范圍之列,同時他還獨立監管一臺800KVA的變壓器,肩負石橋驛張坪村至總部的3km供水管線及15個供水點的巡查和計量任務。為了保障這些基礎設施完好無損或正常運轉,杜興周每天的排查任務極其繁重,看哪里漏水了,哪里燈泡壞了,哪里線路出故障了……特別是每年盛夏到來之際,他得騰出很多精力對總部大院的幾百臺空調一一檢查,查看室外機支架是否銹蝕,蒸發器管道是否完好,檢查結束后,認真做好記錄,向公司申報維修計劃,再逐一安排落實。
總部大院工作和生活的員工眾多,接到員工的維修電話是常有的,不管維修任務多么繁雜艱巨,他從不推三阻四找借口,而是按事情的輕重緩急,把每一件事都處理得妥妥貼貼。
他,干起工作很拼。為了不影響他人辦公或食堂運營,員工下班的時刻,可能是他一天最忙碌的開始;當大家還酣睡在甜美夢中的時候,他可能正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細地觀察著儀表的變化或電機的運轉情況。若是遇到3km長的深井水供水管線破裂的突發狀況,他更是緊急搶修戰斗中的中堅力量。
這些年來,他幾乎踏遍了新洋豐總部大院、分廠后勤保障線及野外供水管線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角落,他也在頻繁的維修中得到歷練,成為同事眼里的“能工巧匠”。
有同事感慨地說:“杜興周真能吃苦,每天就像上了發條一樣,一刻不歇地忙碌。”
“端了洋豐的碗,就得把活干好,為員工服務,是我的使命!”杜興周總是這樣說。
關鍵時刻,主動頂上
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突襲而至。杜興周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從大年三十開始堅守崗位,直至公司全面復工。值守期間,他如往常一樣巡查各類基礎設施,每天堅持對總部大院8棟大樓公共區域進行兩次消毒。2月中旬,總部各廠陸續復工復產,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廠區必須實行封閉管理。在后勤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杜興周主動頂上,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為返崗員工安排宿舍;幫食堂摘菜、洗碗、消毒;為住廠員工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復工前期,疫情形勢嚴峻,道路交通封閉,集貿市場關門,這給食堂物資采購帶來了極大困難。總部基地幾個食堂要供應1000余人的一日三餐,食堂團長和采購員急壞了,每天都在為生活發愁。杜興周是石橋驛本地人,主動分憂解難,幫忙多方打聽采購渠道,協助食堂到附近菜園收菜。
聽說公司領導為食堂的葷菜品種發愁,杜興周主動提出到自己的魚塘打魚。2月14日這天,春寒料峭,因為封村封路,請不到打魚師傅。情急之下,杜興周只好親自上陣。打魚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這天風很大,又無人幫忙,杜興周忙活了一上午。衣服鞋子全打濕了,腳趾凍得發僵,但他顧不得寒冷,上岸后換了身衣服,又將近200斤魚裝車運回食堂。食堂的同事們為之感動,都稱贊他是后勤組的“硬勞力”。
“一年365天,他很少休息,盡管離家近,但基本上以廠為家,也沒有嚴格的下班時間,隨叫隨到。他工作主動,默默奉獻,不計得失,還從不抱怨,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黨政辦分管后勤副主任張炎菊談及杜興周滿是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