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王偉正在做設備維修記錄
人物檔案:
老王,細致王,戰地之王!這是新洋豐中磷硝基復合肥廠設備保障一線流傳的一句話,老王就是維修班的共產黨員、班長王偉。進入維修班組十幾年來,他從分管轉鼓車間的設備維修保養做起,到2022年全廠維修班組整合后統管全廠的設備運行。認識老王的人都說,他維修技術一流,工作態度一流,在他手上就沒有修不好的設備,沒有攻不下的難題。
責任心強,做設備“安心人”
王偉入司以來,由于表現突出,多次榮獲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等稱號。維修工田小軍和他一起工作了五年,對他維修技術非常佩服。他認為王偉修出來的設備運轉周期都較長,主要是他在維修設備的過程中,檢查仔細到位,對設備的維修和保養要求都很嚴格。比如說滾筒出了問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拿一個新的換上,王偉則是盡量調節滾筒問題,根據設備的實際運轉,多次調試,直到滿意。為了增加各類環保設備的運行周期,他每天早晨第一個到崗,巡查運行設備,若聽到異響,會第一時間與操作人員和包機負責人溝通,做到當場發現問題當場解決。總之,在王偉的手中,大大小小的螺絲松緊度,氣孔、油孔大小總能精準把控。憑著不服輸的個性和勤奮好學的態度,老王自然成了全維修班組學習的標桿。
勇于創新,做技改“創新人”
2021年之前,尿基車間系統加入返料生產時一直沒有計量,操作工僅憑經驗來調節蒸汽大小造粒,導致存在產品含量不穩定、粒度大小不均勻、水份不好控制等問題和操作人員易被燙傷的風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廠委會提出了對返料進行計量的想法。王偉二話不說,就帶領技改小組斬釘截鐵地簽下了軍令狀,開始了長達近一年之久的研究與探索。期間,由于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他和團隊成員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個中艱辛可想而知,如返料計量秤、返料倉、蒸汽管道重新布置等等,都是通過生產間隙來實踐制作、摸索和試驗。
記得有段時間,他們自己制作的計量秤位置上方有熱氣、溫度高、粉塵大,粉塵進入托輥后就結成疤塊,設備轉不動不說,皮帶還嚴重跑偏,疤塊就像刀子一樣不斷磨損皮帶,導致三個月就換了三次皮帶。當時的王班長感到壓力山大,食不能寢,夜不能寐,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面對技改的瓶頸,他沒有氣餒,而是苦苦思索。終于有一天,他茅塞頓開,想到為何不加一根風管來除塵呢?功夫不負有心人,技改的關鍵問題因為他的這一想法最后終于被攻克。即通過增加計量秤和蒸汽自動調節閥,將生產數據同步到微機中控室,由中控室調節各項生產指標并確保達標。此次造粒自動化技改,不僅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和生產成本,還從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產品質量,更為后續高塔造粒技改提供了成功經驗。目前,該項技改已經作為先進經驗在新洋豐所有生產廠全面推廣。
勤奮好學,做技術“潛心人”
2022年,硝基復合肥廠19名維修人員參加公司技師考試,其中1人考取高級技師,8人考取高級工,這和班長王偉的教導是分不開的。他每周都會組織維修班組成員學習,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進行毫不保留地傳授,畫圖、分析、切焊技巧等面面俱到,絲毫不差專業講師。作為一名老維修班長,王偉在鼓勵班組維修工認真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維修技術的同時,也不忘利用業余時間不斷為自己“充電”。他不僅通過參加成人考試提升了自己的學歷,還經常自行購買維修書籍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而且老王還是一位很會“偷藝”的技術“潛心人”,無論是總部技術人員,還是廠家派技術人員來廠指導工作時,他都會緊跟在老師身后,拿著本子將他們的指導意見一一記錄,并在事后認真學習,直到能夠獨立維修廠家提供的單機設備為止。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方人,樹起一面旗,紅遍一片天。相信王偉,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永葆奮斗之姿,再接再厲,珍惜榮譽,發揮好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的先進性和帶頭作用,將洋豐人真抓實干,身先士卒的敬業精神傳承下去,以十足的干勁和實際行動為黨和公司的發展努力奮斗,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