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張勝剛,男,漢族,四川省雷波縣人,1984年10月出生,于2010年10月入職四川新洋豐,從磷銨廠磷銨車間維修工做起,一步步成長為維修班長、設備科科員、設備科科長。2023年1月,調任建材廠任綜合辦公室主任至今。入司15年來,他始終踏實肯干、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后榮獲集團“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等稱號。
.jpg)
車間生產的“放心人”
2023年初,張勝剛調任建材廠綜合辦公室主任后,迅速調整心態適應新崗位,在日常工作中堅持以身作則,強化設備現場巡查,嚴格執行安全環保質量標準。2024年9月某天晚上八點,煅燒車間2號刮板機突發故障。接到通知后,正在宿舍休息的張勝剛毫不猶豫趕赴現場,經過仔細觀察,發現是減速機與機座發生形變,連接處螺栓已完全拉脫,鏈條與減速機鏈輪分離,導致設備不能正常運行。于是,他快速制定緊急檢修方案,帶領值班維修工連續奮戰3小時成功修復設備,保障了生產線的正常運轉。
同年10月,硫酸二線啟動初期,硫酸二線鍋爐引風機直徑長達1.2m的調節蝶閥因長期未使用,導致內部生銹無法正常使用。正在大家一籌莫展時,從建材廠聞訊前來支援的張勝剛,利用熱脹冷縮原理,用氧氣乙炔高溫加熱的方式,對引風機調節蝶閥閥瓣進行處理,然后將閥門內部銹跡清理干凈并加油進行潤滑保養。因為方法得當,整個維修過程僅用時3小時,為順利投產贏得了寶貴時間。
技改創新的“用心人”
張勝剛不僅工作經驗豐富,更善于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2024年初,他在球形緩凝劑車間破碎機處巡查時發現破碎機錘頭因磨損較大更換頻繁。錘頭的工作現場并無大塊石頭、鐵塊等撞擊物,錘頭磨損不應該如此之快。經仔細觀察,他認為是普通錘頭耐磨性不足,便向廠委會建議采用硬質合金鋼錘頭試一試。果不其然,換上硬質合金鋼錘頭后,錘頭使用壽命從原來的7天大幅延長至90天。隨后該方法全面推廣,不僅顯著降低設備成本和維修強度,更有效提升了安全保障。
還有一次,市場一線反饋石膏粉中含顆粒物,影響下游產品質量。張勝剛迎難而上,認真梳理流程,創新提出“多級篩分”方案:通過加裝振動篩、延長滾筒篩、優化球磨機出料篩,并逐級細化篩網,徹底解決顆粒難題,保障產品品質。同年9月,為提升裝車效率,他巧妙利用廠內閑置螺旋輸送機,自主改造散裝罐出口,將裝料時間從3小時壓縮至1.5小時,大幅節約時間成本,減少了人員勞動強度,降低了安全風險,節省了電能消耗,加快了裝料速度。類似這樣的小技改不勝枚舉,他扎根一線的實踐智慧和主動擔當的責任意識,使其成為了領導心中的“用心人”。
同事眼中的“帶頭人”
自入司以來,張勝剛始終堅守在車間一線。無論是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還是技術改造項目中的挑戰,他都勤勤懇懇,不辭辛勞。由于企業生產的連續性,節假日都必須正常生產,為此,每當遇到春節、中秋節這樣的節日時,他都會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選擇在車間值守,讓其他同事回去休息。在日常工作中,為了快速完成檢修任務,帶頭加班加點也是常事。
今年3月,公司自建運輸船出現船艙邊板腐蝕穿孔,而船廠維修報價高、工期長,公司決定自行維修。張勝剛接到任務后,立即實地勘查維修點位,迅速組織維修工開展工作。面對大家都缺乏換板經驗的實際情況,他主動與物流公司機務主管研究圖紙、對接船廠,發現焊接是維修難點,便親自帶頭操作。為不影響運輸進度,他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原需一周的維修任務僅用3天半就圓滿完成。面對同事贊譽,他總是謙遜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公司發展好了,大家才有更好的未來。”他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精神,深深感染著身邊每一位同事。
張勝剛以對技術的持續鉆研和無悔付出,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堅實力量。他用智慧與汗水,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篇章,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勞動者的擔當與情懷。他的事跡激勵著每一位同事,正如他自己始終堅信的那樣:唯有腳踏實地、勇于創新,才能在平凡中鑄就卓越,與公司共同邁向更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