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發展的浪潮中,生機勃勃的綠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成為企業追求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象征。在這一背景下,新洋豐通過積極參與行業和國家標準的起草、加大研發、技改、環保投入,用實際行動勾勒出綠色制造的未來藍圖。
7月1日,《復合肥料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HG/T 6199-2023)和《磷酸一銨、磷酸二銨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HG/T 6200-2023)兩項行業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由新洋豐聯合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起草,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是國內首個評價復合肥料及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綠色工廠的行業技術規范,規定了評價原則、評價指標、評價程序和評價報告等內容。這是對未來肥料行業發展道路的一次深刻探索,指引著行業向更清潔、更高效、更持續的方向前進,對于推動我國肥料行業綠色工廠的標準化建設,完善肥料行業綠色工廠標準體系,促進肥料制造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由新洋豐參與起草的兩項行業標準
打造綠色工廠 引領綠色“智造”
綠色是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方向,也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綠色工廠作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支撐單元,是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關鍵一環。
為推動綠色制造,工信部開展國家級“綠色工廠”創建活動,要求入選工廠必須滿足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嚴格標準,入選企業必須滿足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投入、環境排放等多個高標準條件,確保全方位達到綠色制造的高標準要求。新洋豐憑借先進的綠色生產經驗及卓越的管理創新成果,早在2020年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名錄。
隨著我國化工行業的飛速發展,化肥的產量、品質都有了較大提升。然而過去化肥產業相對粗放的生產管理方式要滿足國家對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還需以更加標準化、科學化、精細化的綠色工廠建設來帶動轉型升級。
兩項行業標準具體在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五個方面對復合肥料與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綠色工廠的考核指標進行定量評價。在用地集約化方面,提高工廠容積率、增大建筑密度;在原料無害化方面,提高綠色物料的使用率;在生產潔凈化方面,降低單位產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在廢物資源化上,減少生產原料損耗,提高工業固體廢物安全處置利用率及工業廢水回用率;在能源低碳化方面,降低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和碳排放。
國家化肥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上海)副主任房朋說,“兩項肥料行業綠色工廠評價標準的實施,不僅規范了國內復合肥與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制造業綠色發展的要求,也會大大促進行業綠色創新技術及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于帶動傳統肥料工廠高標準化建設,同時加快生態環保建設意義重大。”
堅持綠色發展 推動產業升級
集中力量發展綠色制造技術,著力構建環保型綠色工廠,為緩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新洋豐堅持“創新驅動 綠色發展”戰略,嚴守“安全、環保、質量”三條紅線,致力于以更高標準和目標發展綠色技術,助推產業升級。
一是在綠色制造領域,投資15億元新建30萬噸合成氨技改項目,熱能轉化效率提升10%以上,噸氨能耗降低3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減少17%,成本優勢進一步增強,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二是在智能制造領域,新洋豐積極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全面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2019年底,硫酸鉀生產車間上線了先進的碼垛機器人,有效保證了春耕期間肥料產品的高強度生產需求,實現了效率提升與降本增效的雙重目標;2024年1月,雷波巴姑磷礦“有軌機車無人駕駛項目”正式投運,標志著礦業從機械化向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2024年4月,荊門總部新合成氨廠數字化轉型與應用一期項目圓滿結項,裝置自控率達100%,生產平穩可實現長周期運行,產品質量合格穩定,節能降耗明顯且提高了氨產量。新洋豐持續打造智能制造工程,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是在環境治理方面,新洋豐組建專門的技術攻關團隊對生產裝置進行環保技改,重點在尾氣改造、固廢處理、智能監測上進行改造和升級,并開發出了一系列節能減排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實現污染總量減排COD 42.42噸/年,氨氮10.79噸/年,總磷8.57噸/年,粉塵348.36噸/年,SO2 231.2噸/年,NOx 120噸/年,固廢全部綜合利用零排放,近5年累計投資達11.76億元。

新洋豐湖北荊門總部生產基地
構建綠色體系 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要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碳,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改造,提升綠色低碳技術、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完善綠色制造支撐體系。
“綠色制造體系要從綠色供應鏈打造、綠色產品設計、綠色工廠建設、綠色技術研發等全系統通盤規劃,綜合發力。”標準的起草人之一、新洋豐執行總裁楊磊表示,“作為磷復肥行業龍頭,參與綠色工廠行業標準的起草,要求我們更加努力地構建起高效、清潔、低碳、可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積極打造行業標桿,引領肥料行業走向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新洋豐加大力度打造綠色制造體系標桿,磷化工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從提高資源利用率上,新洋豐在鞏固磷復肥領先地位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向磷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領域進軍,搶占行業制高點。
從技術研發上,組建洋豐研究院,下設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固廢、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四個研究所。近三年累計投入科研經費7.14億元,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讓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從綠色產品創新上,新洋豐以“磷為基”形成多條綠色生產鏈,創新性地優化已經實現量產的磷酸鐵合成步驟,達到高產優質;以“高效、專用、環保、功能化”為核心方向,成功推出六款上榜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榜單的新型肥料產品;在磷礦伴生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加強產品和技術創新,在濕法凈化磷酸生產中提取氟硅酸,用來生產無水氟化氫并聯產白炭黑,實現對磷礦伴生氟硅資源的綜合利用,促進磷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生產管理上,加大硬件投入、引進先進的管理系統及強化標準管理,加強“三廢”治理和改造工作,使企業的環保管理水平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新洋豐秉承“引領行業新趨勢,打造百年新洋豐”的企業愿景,從單一磷復肥到磷化工產業鏈一體化,從傳統生產到綠色工廠,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型,穩步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激發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推動行業綠色發展新變革。
新洋豐參與起草兩項綠色工廠行業標準,不僅是針對復合肥料及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綠色工廠的一次綠色革命,更是向全行業發出的一份邀請:讓我們共同踏上綠色發展的征途,勇敢擔當,共同耕耘,攜手邁向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