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秋播即將開始之際,中國農大·新洋豐新型肥料研發中心組織資深專家共同研討全國冬小麥主產區配方肥,以野大配方、小調整冶的思路,設計了適宜冬小麥不同生態分區的六大配方。
今年,農業部將在試點示范的基礎上,采取整建制推進方式,在更高層次和更大規模上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為配合此項工作,中國農大·新洋豐新型肥料研發中心組織資深專家根據全國小麥種植區各自的土壤類型、種植制度、灌溉條件、氣候特點等因素,將全國小麥產區劃分為4個區域院華北和關中灌溉區(包括山東大部、河北大部、河南北部和中
部、北京、天津、陜西關中和山西南部,主要依靠灌溉);長江流域(四川盆地、湖北沿江、 安徽沿江);淮河流域和江蘇(包括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和北部、江蘇中北部、江蘇沿江);西北旱作區(陜西渭北、河南豫西)。同時,專家們依據一定區域內作物需肥規律、土壤測試結果、供肥性能及肥料效應設計了6個權威配方。其中,華北和關中灌溉區設計了兩個配方:15-20-10(硫基)和 16-20-9(氯基),推薦用量均為30-35公斤/畝,拔節期追施氮肥。為長江流域設計了一個配方:12-10-8(氯基),推薦用量為 40-50 公斤/畝,起身期或拔節期追施氮肥。為淮河流域和江蘇區設計了兩個配方:18-15-12(氯基)和18-15-12(硫基);推薦用量分別是:江蘇省及安徽、河南高產區為40-50 公斤/畝,一般地區30-40公斤/畝,拔節期追施氮肥。為西北旱作區設計了一個配方:25-15-5(氯基),推薦用量 35-45公斤/畝,可以做基肥一次性施用,也可結合少量氮肥做追肥。
據中國農大·新洋豐新型肥料研發中心透露,油菜專用肥配方隨后將出爐。在一年內,該中心將分別完成水稻、棉花、玉米、蔬菜、水果、甘蔗、茶葉、煙葉等大宗作物的專用肥配方設計。屆時將有30個左右的配方,能極大地覆蓋和滿足全國不同作物品種針對不同土壤和地力條件的養分需求。
據了解,中國農大·新洋豐新型肥料研發中心是中國農業大學與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科研平臺。從今年春季開始,該中心拉開了打造全國測土配方施肥網絡的大幕,計劃用3-5年時間在全國建立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網絡,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探索出成功的施肥與種植模式,實行整村推動、整鄉鎮推動、整縣推動的方式,促進技術進村入戶到田,使農民用上配方肥或按方施肥,切實提高科學施肥技術覆蓋率、入戶率和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