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從四川新洋豐傳來捷報,該公司按照總部“試用巴姑礦磷礦石”的要求,采取六項具體措施,先后四次調整配方,將巴姑礦磷礦石配比從10%逐步提升到65%,且每次都試生產成功。
配礦與浮選是磷銨生產的關鍵工序,配礦出現誤差,將會影響浮選有效磷的規定值,有效磷達不到工藝指標,直接影響磷酸密度,從而影響成品合格率。四川新洋豐過去一直使用興達礦磷礦石,工藝上已經駕輕就熟,現在因礦源實際變化情況,改用巴姑礦磷礦石,巴姑礦為粉礦型,P2O5含量偏低,鎂、銅等金屬含量卻較高。使用不知脾性的巴姑礦磷礦石,又要控制生產成本并穩定產品合格率,無疑是擺在四川新洋豐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破解這道難題,該公司生產部與分廠上下聯動,積極與藥劑廠家聯系溝通,并根據化驗室提供的該礦數據進行分析,初步制定了礦石藥劑配比等方案,并制定了控成本穩生產的六項具體措施:一是每天對計劃用的原礦進行抽樣化驗其鎂、銅及P2O5的含量,為原礦配礦、浮選藥劑用量提供參考依據;二是在生產時重點跟蹤巴姑礦配方變更后對成品的影響,逐步掌握該礦性能,準確使用藥劑,將鎂含量降到規定值;三是對每周購進的巴姑礦不間斷地抽樣化驗,對鎂、P2O5含量的波動進行分析、對比,并適時進行靈活性調整;四是按市場客戶的要求及時調整配方;五是由選礦負責人以試驗室小試驗的結果為依據,判斷各種礦物的可選性和物料成本;六是礦石配比嚴格依照廠委會研究決定的配方標準進行配料。
在總公司特別從武漢理工大學邀請來的博士生導師葛英勇教授的指導下,四川新洋豐邊生產邊摸索,每班次進行產品合格率及成本分析對比,逐步掌握了巴姑礦的正確使用方法,礦石配比也逐漸由起初試用的10%提高到現在的65%,為今后全部使用巴姑礦邁進了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