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21日,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河北曲周縣政府在河北曲周隆重舉行了“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曲周)示范區啟動暨曲周實驗站45周年紀念論壇”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剛等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
10月20日,中國農業大學領導一行參觀了以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共同建立的“農業農村部作物專用肥料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擁有一套世界先進的無損檢測儀器,初期投資近千萬,是世界第三家、國內首家先進實驗室。(目前世界上僅有英國洛桑試驗站和肯尼亞農林科學院兩家擁有無損檢測實驗室。)
該實驗室自今年1月獲批、7月22日在京揭牌,目前已有序投入研發使用。新洋豐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依托全國養分管理協作網專家資源,整合英國洛桑試驗站、國際肥料發展研究中心(IFDC)、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等頂尖的國際植物營養與肥料研究機構,計劃用5至10年時間將其建立成國際一流水平的作物專用肥料實驗室。
新洋豐副總裁、農業農村部作物專用肥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雁峰介紹,該實驗室將從肥料產品的基礎研究;經濟作物提質、抗逆、提高商品性能及養分調控等農藝配方設計;大田作物品質提升的配方設計;肥料工藝的技術集成以及高效低成本的檢測方法和模型建立等五個方向開展研發。
無損檢測實驗室不僅可以實現物體表面多種元素的快速檢測,還能實現肥料、土壤、作物、品質等指標的快速無損檢測,檢測效率提高30倍以上,能充分滿足產品研發前端土壤、作物營養研究和農藝配方設計及田間驗證的需要,從而用以科學指導綠色農業生產。
頂尖的技術平臺離不開頂級學術專家的支持和指導,新洋豐聘請中國農業大學李曉林教授擔任“農業農村部作物專用肥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聘請中國農業大學江榮風、申建波、張衛峰教授,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首席科學家高祥照,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修學峰等國內外22名知名專家為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專家。
李曉林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對于土壤、植株中的養分測定,采用傳統檢測儀器和方法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現代綠色農業發展需求,測試慢,效率低,且需要進行前處理,最重要的是測試的不是土壤、植物的原生態,而無損檢測實驗室它的標桿性就體現在無損、快速、準確、原位,不破壞樣品本身的結構和性能,快速進行數據分析。舉例來說,如果農民做土壤樣品檢測,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一般的常規實驗室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出檢測結果,而我們的無損檢測實驗室農民拿來土壤樣品,馬上上機檢測、馬上進行掃描、馬上提供數據,非常快速,高效節約了檢測時間。”
談到農業綠色發展時,李曉林教授又進一步介紹:“要想農業綠色發展,就要為農民提供安全的、可靠的、無污染的,能夠生產綠色食品的肥料。我們實驗室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在全國主要的作物生長區域,根據不同區域土壤狀況,了解作物的營養需求,并根據無損快速檢測,快速得到檢測結果,給出適合于作物生長的肥料配方方案。”
“我們能夠為綠色肥料的生產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并且,在綠色肥料的設計方面,對于綠色肥料的營養搭配、增加養分吸收、提高養分效率等給予充分的理論依據。讓植物能夠吃得飽、吃得好、不浪費又環保。”
科技創新助力農業綠色發展,新洋豐以“農業農村部作物專用肥料重點實驗室”為抓手,將逐步解決磷復肥行業面臨的三大突出問題:磷石膏轉化率低、中低品位磷礦石的利用以及生產過程的機械化及智能化程度低,旨在從根本上解決減肥增效的難題,提升作物高產量、高品質,提高農民收入,并逐步改良土壤惡化問題,最終達到節約資源,不污染環境的目標。新洋豐將持續推進創新,深耕精作,造放心肥,做有擔當的企業,打造行業科技創新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