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由國際鎂營養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國際鎂營養大會在廣州珠江新城富力君悅大酒店召開,來自世界各地鎂營養方面的專家及企業代表近300人齊聚一堂,共襄盛會。國際鎂營養研究所所長張福鎖院士宣布大會開幕。新洋豐技術推廣部副部長楊國桂和技術員花海彬代表公司參會。
大會歷時三天,10個國家的鎂營養研究專家分享了32個報告,分別從動物、植物和土壤等幾個方面的鎂營養研究成果及鎂營養對人體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進行了交流與學習,并提出平衡施肥理念,減少氮磷鉀的使用量,增加中微量元素使用量,尤其是鎂元素的使用,從而提高人體飲食鎂的攝入量。張福鎖院士在主題報告中特別提出,以往國際上通常對鈣、鎂等中微量元素稱作Secondary element(次要元素),對于這種稱呼需要糾正,應該將其和氮磷鉀大量元素一樣對待,同等重要。減少不合理氮磷鉀的施用,合理施用鎂肥是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我國基于過去30多年的數據整理和分析,揭示了土壤的酸堿度與鎂含量之間的密切關系。當土壤pH低于5.5時,作物產量對鎂肥施用的響應顯著,其中塊莖類作物對鎂肥的響應更加敏感,施用鎂肥可以提高中國北方作物產量11%,提高中國南方作物產量21%。大會報告中提到使用鎂肥可以提高作物對鹽分的抗逆性和鋁毒的耐受性;提高作物種子發芽率和提高豆科作物根瘤的數量及光照強度和高溫脅迫對作物鎂的敏感性等研究。
大會專家認為,鎂是除氮磷鉀以外的第四元素,然而在國內外的農業生產中,鎂營養在施肥的過程中并未得到足夠重視,導致農作物品質和產量下降。新洋豐此次派員參加該會,說明公司對鎂肥研究的重視,以后將會結合國內外種植情況和行業發展形勢,研究、開發鎂肥系列產品,解決農業生產中鎂素的相關問題,引領肥料行業健康發展,為中國農業綠色發展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