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17日,農業(yè)部出臺了《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吹響了“減肥增效”的號角。
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xù)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xiàn)整體躍升?!?br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此拉開序幕。
踏著改革開放的節(jié)拍,湖北新洋豐肥業(yè)從鄉(xiāng)鎮(zhèn)作坊式磷肥廠起步,做成全國企業(yè)500強、全國上市公司十強、全國磷復肥行業(yè)前三強。然而,歷經近二十年高速發(fā)展,我國肥料行業(yè)產能嚴重過剩,競爭空前激烈,遭遇發(fā)展瓶頸。
供給側改革新政恰如一縷新風,吹皺一池春水。
新洋豐肥業(yè)抓住這個機遇,開啟了新一輪征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xiàn)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很顯然,其落腳點在于:產品質量的極大提高,服務質量的極大提升。
新洋豐肥業(yè)圍繞這兩點,制定了系列方案,拿出有效措施,鐵定在行業(yè)洗牌過程中再展宏圖,躍上一個新的平臺。
在系列方案和措施中,新洋豐肥料試驗基地建設是如同一座橋梁,一頭連接著產品質量的開發(fā)、升級,一頭連接著服務質量的提升。新洋豐定位:試驗基地既是研發(fā)產品、提質增效的試驗地,也是探索成功的種植模式、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升服務質量的中樞神經。
我們不妨前去一探究竟,從中洞悉新洋豐契合新政謀發(fā)展的胸懷和韜略——
2014年,新洋豐肥業(yè)從荊門市子陵鎮(zhèn)子陵村流轉100畝耕地建設“洋豐肥料試驗基地”,去年引種超級稻50畝,依靠自身力量進行超級稻專用肥試驗示范。
今年,新洋豐決定追加1000萬元建設該基地,使之成為洋豐肥料質量和服務極大提升的橋頭堡,擦亮“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基地”、“新洋豐—中國農大研發(fā)中心試驗基地”、“國家農技推廣中心試驗基地”、“新洋豐博士后工作站”等金字招牌。
年初,該基地著手建設1500平方米智能溫室,五六月之交竣工。溫室實行電腦控制,溫度濕度光照自動調節(jié),施肥、供給營養(yǎng)液、供水噴水、EC值和PH值控制等,均由電腦操控,精準無誤。如需人工加以調節(jié),手機便可遙控操作,遠在千里之外也能指揮若定。
肥料在智能溫室進行研發(fā)和試驗,全天候全季候,不受季節(jié)、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灌溉條件制約,對比試驗掌握精準數(shù)據(jù),為配方制定和產品研發(fā)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智能溫室中引種作物新品種,引進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管理等新技術,使之成為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傳播的孵化器。
一個試驗基地撬動9大生產基地,抓住“牛鼻子”!發(fā)展思路也是殘酷的市場競爭逼出來的。
2014年,中國肥料市場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程度,新洋豐肥業(yè)進行戰(zhàn)略調整,確立了擔綱“中國作物專用肥領導者”的戰(zhàn)略決策,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與中國農大、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國家農技推廣中心合作,實現(xiàn)了科學技術的高位嫁接。到目前止,洋豐已推出19種作物專用肥。
大田試驗是肥料試驗的重頭戲。該基地除去溫室、研究室占地,備有80畝大田試驗區(qū),通過精細化平整,為規(guī)劃各種專用肥、新型肥料初試、中試提供了陣地,另50畝用于大宗專用肥試驗。
超級稻、玉米、小麥、蘋果、柑橘、大蒜、蔬菜、馬鈴薯、蓮藕、甘蔗等專用肥,現(xiàn)已是比較成熟的產品。凡適合本地氣候種植的作物,均劃出田塊進行試驗示范,不適合本地氣候的,如蘋果在黃土高原蘋果產區(qū)種植了6個試驗示范基地,小麥、玉米、柑橘、馬鈴薯等分別在河南、吉林、重慶、內蒙等地建設試驗示范基地。連續(xù)幾年來,新洋豐在全國各地建設了30多個示范基地,均由中國農大及其合作院校的專家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跟蹤指導并培訓農民,提高農民的種植水平。
大田試驗的另一個方向是試驗功能肥,主要解決作物生產中的限制因子而設計,包括水溶肥、硝基肥、有機無機肥等,解決如何針對不同地區(qū)土壤、施肥方法、提高利用率等方面尋求突破。
通過肥料的小區(qū)試驗、對比試驗,掌握肥效和抗性的第一手資料,為肥料提質增效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依據(jù)。
收獲季節(jié),新洋豐組織種植大戶和農民朋友參觀,現(xiàn)場測產并檢測品質,用產量和作物品質說話,贏得了最大的話語權,讓種植戶和農民認識并接受新產品、新配方。
洋豐超級稻專用肥是近年來推出的大宗專用肥,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推廣,效果良好,年銷量達數(shù)十萬噸。湖北是全國重要的水稻產區(qū),引種和示范意義巨大。所以,去年和今年,本部試驗基地均種植50畝“超優(yōu)1000”試驗示范田?;貒栏癜凑諊译s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種植模式和管理規(guī)范操作,種植水平實現(xiàn)了跨越。8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四位研究人員前來基地參觀指導,新洋豐組織了長江流域水稻產區(qū)的60多名種植大戶前來學習觀摩。現(xiàn)場測產:有效穗達17.5穗/蔸,每畝成穗達20.1萬穗,穗粒數(shù)達241粒,千粒重26-27克,理論產量畝產可達1072公斤。長勢和測產量出乎袁院士的預料,更是令種植大戶倍受鼓舞,倍覺振奮!
在參觀試驗基地的過程中,袁院士充分肯定:今年氣候不同尋常,但從該基地的水稻長勢來看,分蘗充分,長勢健旺,無病蟲害,結實率高。他說,這說明了兩點:一是管理到位;二是洋豐超級稻專用肥效果好,在抗倒伏、抗病蟲害方面表現(xiàn)突出。院士很興奮地說:“新洋豐超級稻專用肥是最好的肥料,才有如此試驗示范效果!”
從政策層面來解讀,我國經濟發(fā)展當前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是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導致大量的“需求外溢”。
癥結的確在此。譬如說,在中國肥料產能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進口肥料依然能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還有大量的假冒偽劣肥料充斥市場,通過“忽悠團”、炒概念等手段坑農害農。
這是對供給一側,尤其是責任企業(yè)的嚴峻挑戰(zhàn)!
供給側改革新政指明了“中國創(chuàng)造”的方向。作為全國肥料行業(yè)的旗艦企業(yè),新洋豐聞風而動、真抓實干,依托基地完成新產品研發(fā)、產品升級和服務上檔升級,通過組織種植大戶、經銷商培訓、現(xiàn)場觀摩等手段,讓農民更直接地認識、了解和接納洋豐產品,從而引領中國肥料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引導中國農民的用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