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5年度勞動模范、四川新洋豐磷銨廠磨浮車間副主任林橋
編者按:林橋,男,1983年6月生,湖北荊門人,2004年9月進入新洋豐總部硫酸鉀復合肥廠,2010年5月調到四川新洋豐磷銨廠,先后在選礦車間任修理班長、車間副主任,現任磨浮車間副主任。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成功地扮演著“異鄉人”、“設備人”、“洋豐人”三種角色,成為員工們學習的楷模,于2013年和2015年兩次被評為集團公司“勞動模范”。

作為“異鄉人”,林橋擅于團結車間員工,讓團結產生生產力 四川新洋豐磷銨廠選礦車間人員結構復雜,按地域分有湖北人、湖南人、四川人和云南人,按民族分有漢族人、彝族人和白族人,按學歷分有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專生。如何將這樣一群人團結在一起,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是林橋這個異鄉管理者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為此,他積極了解四川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尊重員工民族習慣,不去觸犯員工的民族忌諱,做到與各民族員工和諧相處。在工作中,他呵護職工,做到少指責、多指導,在員工遇到困難時,主動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生活中,凡遇到員工家中有紅白喜事,他都主動借機串門,學習和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習慣,讓自己盡快融入其中。正是他這樣真心對待車間每一位員工,員工也被他的誠意所感動,大家凝聚在一起,工作干得十分有勁。團結出力量,他所帶領車間的戰斗力和執行力,在磷銨廠始終名列前茅。
作為“設備人”,林橋精心管理和維護好車間的所有設備,讓它們發揮最大效能 選礦車間設備磨損大,維修頻次高。作為分管設備的車間副主任,他多次在設備維修中,提出獨特見解,解決設備“病癥”。去年底磨浮車間大修期間,因為球磨機鼓形給料器已運行4年,磨損嚴重需立即更換。如果更換原廠配件約需4萬元,為節約成本,林橋查閱大量資料并向多方技術單位咨詢后,大膽提出采用直接送料至進料螺旋加填料密封,代替原給料器的技改方案,既可以節約成本,又不影響生產。技改項目實施后,效果較好。在平時檢修設備時,林橋也下足功夫,能修好的絕不換零件,能換零件的絕不換整件,把每件設備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值,為企業挖潛增效降成本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洋豐人”,林橋時刻注意維護公司形象,用實際行動感化他人 在日常工作中,車間員工有時會發些牢騷,說些不利于公司形象的話。這時候,林橋就會站出來及時糾正。他用自身的經歷告訴員工,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并與員工分享自己作為洋豐一員的自豪。他經常說,一個不能將自己融入到企業當中來的員工,公司也不會重用你,因為你總是將自己置身于企業之外,把自己當做“過客”。就這樣,他用自己的言行維護著公司的形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化周圍的每一個人。
改變的是角色,不變的是職責。林橋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勞動模范”稱號增光添彩,繪出了一道絢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