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張昌,江西省瑞昌市人,入司前曾因一場車禍,導致左大腿受傷四級殘疾,于2019年1月加入江西新洋豐,現在是該公司復合肥廠尿基車間自動化造粒工。在日常工作中,他認真負責、吃苦耐勞、勤學肯鉆、積極進取、技術過硬,深受領導和同事好評,僅2023年就5次獲評“本月之星”榮譽稱號。
.jpg)
張昌正在調整工藝指標
注重學習,不斷提升工作技能
剛入司時,張昌從事包膜崗位,當時包膜沒有實行自動化,包膜粉非常細膩,粉塵較大,包膜油較難清洗,特別是生產有色肥時工作環境較差,但他沒有半句怨言,選擇了迎難而上,碰到不懂不會的問題就向老員工和車間主任虛心請教,跟著師傅和其他老員工學習,并隨時做好筆記,利用業余時間“充電”,學習生產工藝和機械設備知識,然后在工作中慢慢積累經驗,很快就學會了所有操作規程。后來,他轉崗造粒,也是很快就熟悉了崗位要領,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工作崗位技能的學習和理解,并很快獨立上崗,包括對造粒設備的操作,除塵布袋的更換等。造粒崗位從最初的手動控制到現在的自動化造粒技術,從開始操作一條生產線到現在操作兩條線,他一直都在全力以赴學習新知識,不斷挑戰自我,不斷提升能力,不斷突破自己,最終成為了造粒崗位上的尖兵。
克服困難,確保生產不拖后腿
每逢陰雨天或者用力過大,張昌的大腿都會疼痛難忍,但是他始終保持頑強的毅力,做到身殘志堅,工作中從來不因腿傷偷懶。為了生產穩定,他每天都會里里外外、樓上樓下來回穿梭檢查造粒質量,身邊同事看他拖著殘腿忙碌很是心疼,讓他多歇息,但是他從來都是呵呵一笑說不累。因為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不管是高氮配方,還是氯化銨系列,所有生產工藝他都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2023年7月20日上午,二線生產過程自動化系統造粒效果不佳,多次調試,依然不理想,為解決問題,他立即登上造粒平臺上進行手動控制。當天室外氣溫高達38℃,非常炎熱,造粒平臺溫度更是超過40℃,不一會兒,張昌全身衣服就被汗水濕透了,汗水順著褲腿往地上流,他沒有半句怨言,堅持克服殘腿帶來的不便,連續8個小時站在造粒平臺上控制造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當班同事的支持配合下,順利完成了手動造粒任務,并確保所有產品質量達標。
踏實肯干,充分發揮模范作用
2023年上半年生產一線空氣濕度大,有一天車間異常潮濕,早班烘出來的物料全部變成“稀泥巴”,導致提升機和溜槽全部堵死。接班后,他沒有抱怨,而是主動帶頭清挖,大家看到他腿不方便,要替他清挖,他連忙擺手不讓同事上,他清楚崗位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同事幫了他,就等于要干雙份的活,因此他堅持自己清挖,很快讓車間恢復正常生產。為了不影響車間生產進度,他堅持在操作間隙不停巡檢,確保不再出現堵料事件。車間員工受他影響,對待工作都非常認真負責,他門班組的產量、合格率、質量穩定性位居車間乃至全廠前列,為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盡職盡責,努力提高產品質量
自動化巡檢造粒崗位是整個生產中極為關鍵的一環,直接關系產品質量的好壞,對崗位職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在生產過程中,張昌嚴格按照生產工藝配方指標相關要求進行生產,從來沒有絲毫馬虎。他不僅要觀察和控制造粒機系統,還要不定時對相關設備進行巡檢。比如,要通過巡檢三樓初篩下料是否均勻,觀察大顆粒皮帶上是否有小顆粒進入系統和顆粒外觀大小數量,以及鏈破機破碎大顆粒效果的好壞;從一樓返料稱看大顆粒是否有破損和二烘進口皮帶觀察顆粒的粉化等來判定產品質量是否穩定等,從而知曉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整個巡檢過程中他都詳細做好記錄,對每個環節出現的問題,反復仔細琢磨,并徹底解決問題,不讓相似問題重復發生。
在工作中,張昌總是默默奉獻,不計個人得失,做事主動積極,不怕苦不怕臟,以過硬的技術和本領,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平凡崗位上散發著光和熱,對“身殘志堅”一詞進行了完美闡釋。(劉遵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