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吳政達,2022年3月入職新洋豐擔任新合成氨廠氣化車間技術員。深耕水煤漿氣化領域12載的他,入職時恰逢氣化裝置原始開車,他立即勇挑重擔,克難攻艱,為車間順利開車奠定堅實基礎。憑借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風,他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贊譽,于2023年提拔為氣化車間主任。
.jpg)
伍政達正在查看工藝指標
克難攻堅保生產
2024年,氣化車間在吳政達的帶領以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2#氣化爐累計運行220天,1#氣化爐累計運行120天,全年無1次非計劃停車,順利完成了公司下達的生產指標任務,同時實現安全作業零事故。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吳政達身上那種敢于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是分不開的。
2024年7月13日,1#氣化爐運行期間出現液位不明上漲問題,到了7月14日已上漲至正常值的兩倍多,且仍有持續上漲態勢,嚴重影響了氣化爐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吳政達根據當時系統運行情況以及以往經驗,認真分析運行指標,判斷出是破泡條積灰導致的工藝現象,為確保全廠正常生產,他做出繼續運行的決策,同時編制了《氣化爐液位特護運行方案》下發各崗位學習,并時常蹲守現場觀察液位上漲變化。在他的正確指導下,員工們精心操作,1#爐一直安全運行至停車檢修。檢修期間,他與華東理工大學相關專家充分溝通論證后,對破泡條進行技改,徹底解決了液位上漲問題,為氣化爐長周期穩定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精細管理創效益
在原料管理上,吳政達制定了精準控制入爐煤相關規定,即增加入爐煤分析頻次,優化氣化系統操作;收集生產運行數據,優化摻燒配煤比例等。2024年噸氨煤耗大幅下降,每年可為廠里節省用煤成本約1135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產效益雙贏。
為了進一步確保穩定生產的同時控制生產成本,吳政達在降本增效方面做到了極致,除了大宗原材料煤之外,他對“三劑”(添加劑、絮凝劑、分散劑)等工藝物料的消耗也是嚴格管理。通過“嚴控指標、優化操作、獎懲結合”等措施,將“三劑”噸氨消耗成本控制的遠低于公司下達的指標。
數字賦能謀發展
新合成氨廠作為公司數字化應用先行先試單位,他帶領氣化車間全力配合,積極開展APC系統先進控制技術的推進工作。前期通過與負責DCS系統的儀表工程師溝通協作,將自控回路優化調整及PID整定的自控率由原先的30%提升到了78%。為了保證氣化車間關鍵回路的安全性,達到自控率100%的目的,廠里引進了APC自動調節控制系統后,他立即與供貨單位及負責DCS系統的技術團隊緊密協作,確定了氣化車間APC控制系統控制模塊調整原則,設定安全切除參數及一鍵切除等安全措施,同時收集運行數據,優化模型數據庫權重比例,不斷優化和完善控制算法。通過APC系統在氣化車間關鍵回路控制的應用,他成功將有效自控率提高到了98%以上,為實現100%有效自控率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APC控制系統不同于簡單的控制回路,它會實時根據相關工藝指標進行校準調整SV值,APC控制系統投用后的工藝優化階段,吳政達發現運行過程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就是閥門定位器的無效振蕩動作會加速閥門閥桿的磨損率。在發現單純靠設定PID死區值不能解決此問題后,他就與負責DCS系統的工程師共同摸索運行規律,最終通過變更調整APC控制系統參數設置的辦法進行了解決。雖然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吳政達并不滿足,他表示,數字化轉型永無止境,今后還要持續優化工藝數據,讓APC控制系統發揮最大效能。
從突破氣化爐長周期運行瓶頸到建立精準煤耗管理體系,從傳統工藝優化到APC智能控制系統深度應用,吳政達始終以“守正、敬業、匠心、協作”的新洋豐價值觀為行動綱領為新合成氨廠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未來,他將繼續帶領團隊,向著氣化裝置“安、穩、長、滿、優”的目標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