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邵云龍,于2008年入職新洋豐總部塑編廠擔任食堂主廚,2018年,渴望拓寬職業通道的他,轉崗至彩印車間擔任操作工,2024年升任主操。在彩印車間工作期間,他以跨界思維破解生產難題,用工匠精神雕琢產品品質,為車間安全、高質、高效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jpg)
跨界轉型,十年灶臺促成長突破
邵云龍擔任食堂主廚的十年間,在鍋碗瓢盆的協奏曲與氤氳的煙火氣息中,將青春熱情傾注于每一道家常滋味。轉崗至彩印車間后,他在滾軸轉動的律動聲中開啟了與多彩油墨相伴的新篇章。為了快速適應彩印車間工作,他一邊在操作中自行摸索總結經驗,一邊虛心向同事、向主操請教操作技能,很快成長為技術骨干。當身邊同事向他請教成功秘訣時,邵云龍笑著解釋:“在食堂做菜要精準掌握火候,到了彩印車間則要嚴格控制色差,道理是相通的,只要精心操作就一定能行。”善于類比、勤于思考,這就是他從廚師轉崗彩印操作工后,能迅速適應環境,快速成長的秘笈。
臨危受命,克難攻堅創增產奇跡
2024年8月,邵云龍迎來新的挑戰。因班組主操調崗,邵云龍臨危受命接任主操,他不僅要統籌生產計劃,更要解決首印校對這個“技術雷區”。“當時壓力特別大,一個標點符號的位置偏差都可能導致整批產品報廢。”邵云龍回憶道。在接下重任后,他堅持早一小時到崗,并在工作中總結出“三查三核”工作法:查設備參數、查油墨狀態、查環境溫濕度;核生產訂單、核工藝標準、核質量要求。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將手機備忘錄升級為“動態數據庫”。從油墨調配比例值的變化規律,到版輥磨損的周期性特征,50余條故障處理筆記形成了獨特的“邵氏經驗庫”。在連續幾個月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他帶領班組實現BOPP膜日均增產146公斤,月廢品率從2.3%降至1.18%。
深夜排障,謹小慎微守質量防線
“包裝袋上無論出現多小的瑕疵,都屬于質量問題,今晚必須解決!”2024年某個夜班,邵云龍在康樸新品包裝生產線上巡查時,發現首印樣版彩膜上出現若隱若現的藍色細線。這種被稱為“刀絲”的質量問題,看似微不足道,卻會影響整批產品的美觀度。邵云龍立即停機,打著手電筒仔細檢查設備內部。他按照手機備忘錄里的排障流程,逐一對版輥、油墨、刮刀等部位進行排查。半小時后,終于在刮墨刀支架上發現了一顆松動的螺絲。“就是它!”他迅速擰緊螺絲,重新開機,刀絲消失。凌晨三點,當最后一卷合格產品下線時,他的臉上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檢修攻堅,汗透工裝展先鋒本色
2024年夏季,車間三臺彩印機需要同步檢修。面對設備上油污板結、車間高溫難耐等困難,邵云龍二話不說,抓起工具便鉆進機器內部。當時室外溫度高達38℃,機器內部更是悶熱如同蒸籠,稍一活動,汗水便濕透工裝。為加快檢修進度盡早開機生產,他顧不上休息,一遍遍用鏟子清理齒輪、墨輥上凝結的頑固油墨,任憑工裝如水洗般濕透也專注如初。他的干勁感染了同事,大家紛紛克服高溫困難主動加入。最終,在他的帶動下,原本計劃三天完成的檢修任務,提前一天完成。
從食堂廚師到彩印主操,邵云龍用十七年時間詮釋了“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如今,他的手機備忘錄已經更新了兩百多條故障記錄,而他的工匠故事,仍在彩印機的轟鳴聲中續寫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