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實驗室和田壟間搭建起科技與土地的橋梁,使每一粒肥料都成為激活土地潛能的科技因子,讓莊稼吃上帶著科技味兒的“營養套餐”。新時代的我們,來認識這位把實驗室“種”進田間的科技“農夫”武良。
武良博士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學專業,是荊門新洋豐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研究所重點引進的科研人才,他的加入成為了新洋豐激活創新基因的催化劑。他率先引入國外先進的肥料研發理念,搭建起研究所自己的新型肥料研發體系,并提出新型肥料應向“高效、專用、環保、功能化”方向持續迭代。
新洋豐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研究所所長 武良:帶動了整個行業,從通用型的肥料,向專用型的肥料轉變。
新洋豐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研究所副所長 葉坤國:武博士根據植物營養規律,設計新型肥料產品,召集我們對該產品的生產可行性,進行研究分析,對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工藝技術問題進行討論,然后擬定市場方案。最終武博士和我們一起到生產線上,對該產品的工藝可行性進行驗證。
中國復合肥發展起步較晚,高端肥料市場長期被進口復合肥占據,武良和研發團隊肩負起了研發“可以對標國際一流肥料產品”的重任。面對技術封鎖,新洋豐研發團隊迎難而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卡脖子”技術難題,申請專利,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研發推出的“洋豐至尊”產品多項指標達到或超越進口產品,實現了從“跟跑國際”到“并跑引領”的跨越。
新洋豐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研究所所長 武良:我們跟國際的差距也不斷縮小,或者有一些方面,我們在全球我們可能走在前列。
2023年以來,武良帶領團隊和中國農科院油料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團隊緊密合作,將院士團隊潛心二十多年研發的ARC耦合技術應用到復合肥中,推出的“高富專ARC花生、大豆專用肥”,不僅能解決黃曲霉毒素污染這一世界性難題,還能使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增加產量、提升品質,為我國糧油產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新洋豐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研究所所長 武良:(使用復合肥后)花生一公斤可以多賣2毛3毛,這樣老百姓的收入也會增加。
武良用腳步丈量著科研與產業的融合之路,讓理論創新與實際應用在奔波中碰撞出綠色農業的新可能。
新洋豐新型肥料與綠色農業研究所所長 武良:我們要了解國際上最先進的工藝技術,我們把它理解完以后為我所用,按照我們的一個產品設計邏輯來(進行產品)設計。經過在不同區域開展(效果)驗證,驗證發現確實效果非常不錯,我們就把這個產品,真正地給它落地,推廣到千家萬戶去,然后真正實現一個增產增收的目的。多賣錢了,老百姓的整個的生活水平提升了,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