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新疆喀什疏附縣傳回喜訊:新洋豐棉花專用肥示范戶阿不力米提·喀斯木(以下簡稱:阿不力米提)的棉田,畝產較去年增產了90公斤,是當地為數不多畝產近400公斤的地塊。這不僅是一組數字的躍升,更是科技賦能農業的生動注腳。
正在采摘棉花

在喀什,棉花是許多農戶賴以生存的經濟支柱。然而,大自然并未厚待這片土地——土壤鹽堿化、水資源匱乏,長期制約著棉花產量。疏附縣石園鎮14村的種植大戶阿不力米提,就是憑借一股不服輸的鉆研勁兒,硬是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條提質增產之路。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斗的縮影,更是唱響科技精準助農的嘹亮凱歌。
阿不力米提共種植160畝棉花,地塊屬于肥力較差的鹽堿沼澤地,當地俗稱“潮地”。在這片地區,農戶們面臨一個共同的困境:土地是鹽堿地,灌溉用水也是pH值偏高的堿性井水漫灌,在整個棉花生長期只能澆上2~3次水,因此這里無論種什么作物,產量都較其他地區低很多。長期以來,大家都習慣性地認為作物不能高產都是土壤環境和灌溉條件受限所致。這種想法像是一道無形的枷鎖,限制了農戶們尋求改變的腳步。
然而,阿不力米提篤信“有一分投入就有一分收獲”,因此在農資選擇上從不吝嗇。只要聽說哪里有優質肥料或良種,不論多遠,他都愿意前去考察采購。在他眼中,只要對莊稼有益,即便價格略高也值得嘗試。盡管年年重金投入,但是棉花品質和產量一直未見突破,畝產一直在300公斤左右徘徊。高投入未換來高回報,這讓他倍感困惑與挫敗,也促使他更加深入反思問題根源。
轉機出現在2025年初。阿不力米提聽一些同行說新洋豐的肥料品質很不錯,于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走進疏附縣洋豐肥料代理商的門店,向老板買買提艾力·穆薩(以下簡稱買買提艾力)傾訴了他的困境與迷茫。買買提艾力在認真傾聽了他的用肥明細和管理措施后,敏銳地意識到,棉花品質和畝產不高并非簡單的肥料優劣問題,而是缺乏一套針對特定土壤與氣候條件的綜合解決方案。于是,立即幫助阿不力米提聯系了新洋豐的農服團隊。
農服團隊迅速響應,親赴阿不力米提的棉田,仔細查看了土壤性狀,了解了他的施肥方案和管理措施后,初步診斷為底肥選擇不當,棉花生長后期出現嚴重早衰所致。為了慎重起見,農服團隊按照科學方法采集了土壤樣品,并寄回公司進行精準檢測。一個月后,詳細的檢測分析報告揭示癥結確如農服團隊判斷一致。

新洋豐農藝師在田間檢測土壤
基于土壤檢測報告顯示的鹽堿化程度與養分缺失狀況,并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灌溉措施和水質偏堿等實際情況,農服團隊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學施肥方案:
底肥階段:推薦使用“洋豐”12-18-15控失肥+“菌磷天下”5.0億/g微生物菌劑。控失肥能有效減少鹽堿地中的養分固定與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微生物菌劑則可有效緩解鹽堿脅迫,促進土壤活化,并改善根際環境。
追肥關鍵期:針對6月棉花需肥高峰及漫灌特點,團隊推薦使用“洋豐”14-16-15硫酸鉀復合肥和“鋅磷美”30-5-5復合肥。硫酸鉀復合肥為棉桃膨大和品質提升提供充足鉀元素;“鋅磷美”復合肥則針對性補充堿性土壤中易被固定的鋅等微量元素,有效預防缺素癥。

棉桃膨大期,新洋豐農藝師在跟蹤回訪
同樣的鹽堿地上,同樣的堿性水,阿不力米提的棉田與周邊農戶棉田相比,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旺盛生機和高產潛力。他這種探索傳統種植經驗與現代農技深度融合的故事,不僅是喀什地區萬千農戶尋求增產增收的縮影,也是新洋豐“藏糧于技”理念在邊疆大地結出的又一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