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8個下崗職工,租借了兩間辦公室,開著一輛摩托車下鄉賣化肥;如今,他們擁有2000平米的辦公大樓,8個大型倉庫,各類車輛10多臺。
14年前,他們賣百家貨,年銷化肥1000多噸,是咸陽農資市場的小不點;如今,他們只賣洋豐復合肥,年銷量將近3萬噸,是當之無愧的咸陽農資老大,在陜西省農資行業也是赫赫有名。
姚軍前半生的履歷很簡單:
1987年從部隊復員,被安排到咸陽市農資公司;
1996年,被任命為農資公司化肥科科長,負責全市的化肥經營;
2002年,農資公司集體買斷工齡,姚軍下崗。
日子要繼續過下去,就得要工作、要掙錢。干什么工作呢?姚軍除了農資銷售,其他的行當都不會,于是決定繼續搞老本行賣農資。7個化肥科的老同事都表示要繼續跟著他干。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積蓄20多萬元,成立了咸陽天洋農資公司,找原來的農資公司租了兩間辦公室和一個倉庫,牌子一掛,就開始運轉起來了。
10多年來,姚軍一直堅持公司化運作,堅持質量第一,影響力逐漸擴大。
姚軍始終認為:只有好品質的肥料,才能做得長久。因此,在給公司取名字的時候,就從當時代理的品質最好的兩種肥料:天脊和洋豐,各取一個字,就有了天洋。
洋豐的品質雖好,但是當時在陜西并不出名,全省銷量不過幾百噸,在咸陽更是一片空白。到底能不能在咸陽打開市場呢?
姚軍給大家鼓勁:“市場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咸陽有500多萬畝耕地,化肥年使用量過100萬噸,我們只要搶占百分之一的市場,就是1萬噸;哪怕只是千分之一,那也是1000噸。”
1000噸的目標并不高。于是大家摩拳擦掌,把市場劃分成幾塊,任務確定后,每個業務員各自跑自己的市場,紛紛發動自己的老關系老客戶,1包2包的送貨上門,逐漸打開了銷路,靠質量贏得了農民的認可。
2002年底,包括洋豐肥料在內,共銷售了1000多噸,大家不僅領到了不低于原來國營企業的工資,還發了高額的獎金,信心更足了。
在公司化運行過程中,天洋也不斷地遭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尤其是2004年,因為建設辦公樓和倉庫導致資金異常緊張,連打貨的款都成了問題。在這最困難的時刻,洋豐集團董事長楊才學先生走訪咸陽市場。
姚軍當面提出:“天洋目前面臨資金困難,洋豐能否在鋪貨上給予支持?”
楊董事長毫不遲疑地說:“給你100萬元的貨,賣完后付款!”
在這之前,洋豐一直是先付款后發貨,沒有賒銷的先例。
多年以來,姚軍對此懷有深深的感恩之心。
起步之初,為了保住大家的工資,天洋公司賣百家貨,曾經代理過天脊、洋豐、云河、豐喜、施可豐等多種肥料。正是因為這份感恩,讓天洋公司從此聚焦洋豐品牌,銷量突飛猛進:2003年4200噸,2005年8000噸,2010年1萬噸,2013年2萬噸,2015年2.3萬噸,今年的銷售目標是2.8萬噸,力爭突破3萬噸。
隨著市場的拓展,天洋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管理越來越規范:
公司設立了銷售部、財務部、倉儲運輸部、農化部和總經辦五大部門,銷售部又分為三個大區,每個大區設大區經理一名,片區經理若干名;
制定了《銷售經理崗位職責》、《財務總監職責》、《倉儲運輸經理職責》、《車輛管理制度》、《考勤與請銷假制度》、《通訊聯絡及手機使用規則》等規章制度;
購買了10多臺工作用車,其中僅全順宣傳車就有5臺,2015年還花費80萬元購買了一臺高檔旅游大巴,命名為“洋豐幸福之旅”,專門作為搞活動的運輸車輛;
自建辦公大樓,面積2000平米,配備有現代化辦公設備,專門設立了高檔次的產品展廳和大型培訓教室;
建有8個大型倉庫,肥料庫存量任何時候不低于3000噸;
設立了職工餐廳,配備了乒乓球桌、電視等健身娛樂設施,不斷改善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公司化運營和聚焦洋豐品牌,讓天洋農資公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小農資經銷商,迅速成長為在西北區域有了一定影響力的經銷商,銷售業績走在咸陽同行的最前列。
天洋的下一步目標,就是做到洋豐公司復合肥產量的1%,年銷量5萬噸甚至更多。
公司化運作,到底該怎么運作?姚軍非常認同楊才學董事長提出的“營銷二分之一理論”:肥料銷售到老百姓手里,只是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服務。而且身體力行,在售前、售中、售后各個時期做好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是抓好“一田兩會”活動。
“一田”是指種好示范田。這種形式的宣傳效果非常好,咸陽有很多村因此成為了“洋豐村”。洋豐公司推出蘋果專用肥后,天洋就在蘋果優生區采取種植示范田的模式宣傳推廣新型肥料,2015年就銷售4200噸。
“兩會”是指開好現場觀摩會和技術培訓會。觀摩會一般在施肥期和測產時舉行,技術培訓會則是主要邀請種田能手和村干部參加。給參與者或者發一頂洋豐的帽子,或者一件T恤,會后再請大家吃一頓羊肉泡饃工作餐,每個人的費用只在2-30元之間。邀請姜遠茂教授等專家來講授蘋果種植技術時,有時甚至還有中央電視臺記者來采訪拍攝,更是陣容龐大,場景壯觀,連果業局領導都打來電話主動要求參與。
天洋公司還搞了個“農民信息員”活動,在村里挑選種植能手或村干部作為信息員,宣傳和推銷洋豐肥料,根據業務量給予獎勵。這些信息員閑暇之余又有收入,干得也非常賣力。
二是抓好直營店建設。
天洋公司所轄市場共有15縣市178個鄉鎮,現有洋豐網點210個,基本無空白市場。在薄弱市場,采取差異化分配肥料配方給相鄰零售商的方式設點,保障銷售無死角;在優勢區域,協助零售商建立村級聯絡人,保障市場占有率穩中有升;在蘋果優生區,采取洋豐直營店模式發展網點,即安排加盟人員到當地開設洋豐肥料專賣店。
旬邑縣張洪鎮的前任洋豐經銷商銷量做大后,就開始動起了其他心思,搞起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洋豐銷量直線下滑。天洋公司找他協商后,還是沒有轉變,于是果斷地停止了合作,安排加盟商殷延偉、張保民兩個人在張洪鎮建立直營店。由于缺乏經驗,2010年他們才賣了36噸貨。公司鼓勵他們繼續堅持,并安排老業務員進行傳幫帶,很快就有了起色,第二年賣了100多噸,第三年賣了300多噸,2015年接近1200噸,成為咸陽銷量最大的鄉鎮網點之一。
經過持續的建設,現在,咸陽北部山區五縣(蘋果優生區)已經建立十幾個直營店,80%的銷量來自這些直營店。
三是做好終端促銷活動。
每年在銷肥旺季到來前,公司開始策劃舉辦大型的終端促銷活動。
咸陽的老百姓喜歡看文藝表演,天洋公司就聯系了兩個比較知名的演出班子,精心準備了一些節目,有熱辣火爆的美少女勁舞,有小朋友喜歡的熊大熊二侏儒模仿秀,有老少咸宜的變臉、魔術等,白天在集鎮上搞演出做宣傳,晚上到村里唱歌跳舞演小品,節目中穿插訂貨環節。公司業務員提前兩天到村里,挨家挨戶宣傳文藝演出和現場訂貨有優惠的消息,提前統計訂貨信息。在演出現場,每表演一個節目后,主持人就會公布現場訂貨的消息,并把訂貨人請到舞臺上亮相,還會對長期施用洋豐肥的農戶來個現場采訪談感受,氣氛熱烈。
這些活動,既豐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擴大了洋豐品牌的影響力,促進了銷量的增長,受到了當地經銷商和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今年咸陽市場計劃舉辦40場,上半年已舉辦17場,農戶現場訂肥共計1500多噸。
四是加大廣告宣傳投入。
酒好也怕巷子深,好肥料也要多宣傳。近幾年,天洋公司的廣告宣傳費用都在20萬左右,除了常規的門店牌制作、電線桿帖、宣傳橫幅、促銷品外,主要與咸陽電視臺《農事科技》欄目長期合作,制作播放洋豐專題宣傳片,內容實在,故事性強,很受老百姓的歡迎。
今年,天洋聯合《農事科技》欄目,在全市范圍內舉行“咸陽市最美果園”評選活動。農戶踴躍報名,各縣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專家現場點評,目前還在拍攝評選過程中,片子還未播放,就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宣傳力度與品牌影響力成正比。正是因為宣傳投入大,方式新,所以洋豐品牌在咸陽市場的影響力這些年一直穩居第一。
實行公司化運作,就必須加人加車,就需要增加投入。投入和產出這筆賬該怎么算呢?
姚軍說:“我們做過測試:增加一個人手,大概每年需要增加5—8萬元的開支,但他所創造的業務銷量不會低于1000噸,刨除開支外,還能夠為公司創造上十萬元的效益。”
尤其重要的是,當天洋公司規模擴張,在咸陽農資市場具有較大影響力后,有很多機會就會不邀自來:
陜西省政府指定天洋公司為全省十家化肥儲備企業之一,每年都劃撥一大筆資金作為倉儲補貼;
市、區領導經常來公司檢查指導工作,相關職能部門主動上門服務;
要求加盟的零售商主動找上門來,談判的主動權掌握在天洋手中……
公司的社會地位提高了,姚軍本人也獲得了諸多的社會榮譽:秦都區政協委員、咸陽市紀委和工商系統行風監督員、陜西省新聞人物、秦都區百名身邊好人等,2015年7月還作為陜西省供銷系統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供銷合作社第六次代表大會,受到了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接見。
這些榮譽和機會,是在夫妻店時期根本無法想象的,也讓天洋公司發展得更加順利。
一晃14年過去了,天洋公司由當初的化肥年銷量1000多噸提升到2015年的23000噸,今年計劃28000噸;員工由當初的8個人,增加到現在的近30人;車輛由當初的一輛南方125摩托車到現在的各類車輛10多臺;員工待遇由當初的幾百元月薪到現在的平均年薪8萬元,公司規模和效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已經成為咸陽市乃至陜西省農資銷售行業的知名企業,被評定為全國農資百佳企業,“天洋”商標2016年被評為“陜西省著名商標”。
面對風云變幻的復合肥市場,姚軍語調鏗鏘:“我們天洋人始終對市場充滿信心,始終對洋豐品牌充滿信心,面對困難的市場,始終發揮《亮劍》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堅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