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自古被稱為“金張掖”。古詩云:“不望祁連山上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在這個大漠深處的明珠城市,洋豐代理商——閻自國,讓洋豐肥料在“塞上江南”熠熠生輝:從2003年起,閻自國掌門的張掖廣瑞農資有限公司開始代理洋豐肥料,五六年時間銷量突破2000噸,2014年做到3300噸,2015年4800噸,今年已完成6400噸!
近年來,肥料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在保量的基礎上尋求微增長,是不少廠家明智的選擇。然而,是什么魔力讓閻自國的公司實現了如此強悍的逆增長?
閻自國的回答,是那樣淡定那樣輕松:“土地流轉成就了種植大戶,貼近貼緊種植大戶做服務,大戶用了洋豐肥料,產量高,作物品質好,增產增收的效果最有話語權,也最富有號召力。小戶跟著大戶走,銷量也就上來了!”
閻自國的公司原本做農產品購銷,2003年增加了肥料經營。頭幾年,洋豐肥料供不應求,打款進貨,坐地經營,貨不愁賣,錢不少賺,生意算是順風順水。
然而,從2008年以后,行情發生了巨變:品牌和廠家越來越多,銷售變得艱難。尤其是近三五年,產能嚴重過剩,競爭進入白熱化程度。
與此同步發生的,是農業實情也在悄然變化:土地流轉加速,種植大戶漸成氣候。
2009年,閻自國退出了農產品收購,專心做農資,并且只賣洋豐肥料,當專業戶。他深知“攢緊拳頭力量大”的理。
他的重拳向種植大戶出擊。
張掖市有五縣一區,刨去兩個牧區縣,農業種植區有三縣一區,耕地200多萬畝。
張掖農業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玉米制種業特別發達:全國數百家知名玉米制種企業云集于此,全國80%的玉米種出自張掖!玉米制種產業的發展,加上土地流轉的加速,張掖的種植大戶就特別多。閻自國瞄準商機,向制種企業滲透,依托大戶帶動小戶!
隆平高科是在全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制種公司,在張掖擁有30000畝玉米制種基地。7年前,閻自國就派業務員到其制種基地,推介洋豐產品,提出合作意向。幾個回合下來,隆平高科決定先買幾噸肥對比試試再說。一試,果然肥效不凡,產量大有提升,從第二年開始(即2010年),隆平高科張掖玉米制種基地就全部使用洋豐肥料,每年用肥量達七八百噸。
廣瑞農資實行公司化運作,有3名專職業務員,分區域分作物品種負責開拓市場,各區域、各自負責的作物品種的種植大戶基本情況,業務員要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取得聯系,跟蹤服務,直到大戶對洋豐肥料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意試用,才算對一個大戶的開發取得初步成效。
被稱為“塞上江南”的張掖市種植作物品種多,除玉米制種外,葵花、葡萄、洋蔥、土豆、蔬菜等都有相當規模的種植大戶。那么,圍繞種植大戶開展服務,組織大戶和農民接受科學種田的培訓,組織參觀洋豐示范基地,以及大戶用洋豐肥料種植的樣板田,就成為業務員的常態性工作。
在張掖甘州區,我們走訪了兩位洋蔥種植大戶:葸鑫和吳平。他們倆人的年齡、閱歷十分相仿:都種有六七百畝洋蔥,每年的用肥量一百多噸,他倆接觸洋豐都有十年左右,也都全部使用洋豐肥料,對洋豐肥料十分信得過。葸鑫說:“種洋蔥投入大,加上種植面積大,我們用洋豐肥料種洋蔥上十年了,種植洋蔥產量高,最大的單個蔥長到2.7斤,平均每個重達8兩以上,畝產達9到10噸。肥料品質好,種出來的洋蔥質量也好,銷路暢。這是我們信得過的產品,所以,一旦認準了,我們是不會輕易變動的。改用其他肥料品牌風險太大了!”
他告訴我,張掖的洋蔥種植大戶基本上都用洋豐肥料。有大戶帶動,小戶也跟著用洋豐肥。
葸鑫生于1965年,老家在張掖市堿灘鎮普家莊村五社,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高中畢業后,到張掖市上了電視大學后回村當了一位現代農民。從90年代開始了種植洋蔥的營生,擔任神龍洋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十多年。他告訴我,去年是洋蔥行情最好的一年,每噸賣到1200元。他種了683畝,除去投資,純收入達230多萬元。他說,今年的行情差一點,但是收益還可以,以每噸六七百元的價格出貨,現在賣了1/5左右,估計后市還會上揚。
住著洋樓,駕著霸道,身材魁偉,頭戴禮帽,面色黝黑。葸鑫,一副標準的西北漢子的形象,在我們面前始終表現出心滿意得。
“誰抓住了種植大戶,誰就是未來的贏家!”在與我交談的過程中,閻自國旗幟鮮明地亮明了觀點。
這,大概正是張掖市洋豐肥料銷量做得大、增量后勁強的根本原因所在。
閻自國告訴我,去年底,廣瑞農資舉行了一次種植大戶答謝會,受邀對象均是一百畝以上的大戶,前來參會的就達一百多人!一呼百應,我為洋豐、為廣瑞農資的號召力所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