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部硫酸廠四線,提起車間主任宋丙清,大家都驕傲地稱他為節能降耗的大功臣。
這話不是空穴來風,且看如下事實依據。
依據一:所在車間修舊利廢一直在廠內名列前茅。
宋丙清善于學習、勤于鉆研,多年磨練讓他對所在車間的生產流程、設備性能、工藝指標可以說是樣樣精通,在他的指導下,四線的修舊利廢一直在廠內名列前茅。
去年7月份,干吸崗位上的一個閥門因使用時間長腐蝕后出現滴漏現象,維修工申請更換新閥門。宋丙清到維修現場仔細查看后,心里有了疑問:這個閥門現在是用在酸線滴漏,而酸線主要走的是硫酸,有一定的腐蝕現象,若是改用在水線是不是會不漏呢?于是,他就提議將閥門更換到水線試一試。有維修工覺得麻煩,提出異議:閥門滴漏肯定是設備損壞,與設備走什么介質應該沒有多大關系,拆上拆下麻煩不說還白費時間。可宋丙清堅持裝上試試。他說:裝上如果還是漏,無非是耽誤點功夫,巡檢時多費點心,但是如果不漏,一個閥門就可以為公司節約千把塊錢呢。剛好發電崗位排水管道上需要安裝一個閥門,于是在他的堅持下,維修工將該閥門拆下來安了上去,試用了一段時間,效果非常好。
依據二:深蹲生產一線,節能降耗出大招。
宋丙清堅持做個有心人,特別是去年公司下達降低成本一個億的目標后,他整天蹲在生產現場,緊緊抓住生產成本的控制、原輔材料消耗及生產的安全穩定這些重點,努力完成公司下達的降成本任務。通過長期觀察和數據收集后,他發現硫精砂制酸循環水泵的功率較大,常開啟易造成非常大的浪費。于是他向廠部提出合理化建議:將干吸和發電循環水之間安裝閥門進行聯通。在外界氣溫25—32℃和發電量較小時,可將聯通閥打開,停止一臺循環水泵運行,發電和干吸可從原來的3臺泵改成使用2臺循環水泵運行,起到節電作用;當外界氣溫在10℃以下,發電量較小時,打開聯通閥,可從原來的2臺泵改成使用1臺水泵或關小其中1臺泵的出口閥門進行節電。
這一合理化建設很快被公司采納,該項技改僅投入了1萬元,每年卻可為公司節約20余萬元。
依據三:分享經驗,集體提高,創下連續開車140天的歷史記錄。
連續性生產是化工企業節能降耗的關鍵所在。宋丙清深知,節能降耗不能光靠一個人的力量,一定要發揮集體的智慧才行。為了讓員工能夠全面掌握操作經驗和技巧,做到連續性生產,他毫無保留地和大家分享經驗,并在車間開展結對幫扶、學習培訓、技能比武等活動。對新員工的學習情況,他更是每天都會進行跟蹤,到崗位上抽查理論知識,到現場進行模擬操作考核,若在考核中發現員工沒掌握操作要點,他就會不厭其煩地為其講解和演示,直到弄懂弄通為止。通過這種強化訓練,該車間新員工都能在短時間內熟記工藝指標、掌握操作流程而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在宋丙清的精心管理和帶領下,總部硫酸廠四線員工的節約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創下了連續開車140天的歷史記錄,為該廠節能降耗立下了汗馬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