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義正在進行設備維修
人物檔案:熊義,出生于1968年10月,1987年入司,201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目前擔任合成氨廠設備科長。他雖然沒有接受過高學歷教育,但是他三十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在設備維保方面摸爬滾打,不斷鉆研,不斷創新,在合成氨廠設備維修領域是絕對的技術“大拿”。
敢于擔當責任
他敢作敢當,嚴于律己,讓所有的同事都嘖嘖稱贊,敬佩不已。自2020年11月以來,合成車間的合成塔內件出現故障,導致阻力變大,因此,產量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因為合成塔內件是大件,廠里沒有儲備,如果購買新的內件,不僅費用高昂,達100多萬元,而且更換時間需要兩個半月以上;加上市場用氨高峰期氨價飛漲,停車檢修不僅消耗時間,成本也大大增加。面對兩難,熊義沒有退縮,翻遍圖紙,學習工藝,每天數十次打電話咨詢廠家,最后他憑借多年的設備經驗,綜合廠家技術員的意見,大膽提出使用原報廢內件返廠翻新再使用,不僅為公司節約了近70萬元,還節省時間1個半月。
2021年6月,合成氨廠大修,熊義始終不改往日身先士卒、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從早到晚,從小事到大事,從車間到外協,抓質量、抓安全,無處不見他忙碌的身影和堅定的步伐。大修結束項目驗收時,他更是從造氣上行煤氣管到型煤熱風爐,從凈化脫硫塔到合成回流塔,來來回回進行了多次仔細檢查,確保設備萬無一失之后才啟動試車。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試車一次成功,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次非計劃停車,開車率更是高達99.51%。
善于開拓創新
熊義在設備維保方面,一直非常專注管理經驗的摸索與創新。特種設備是國家管控的重點,管理難度大,風險大,擔子重,可以說關乎著企業的命脈。合成氨特種設備是全公司最多的設備,管理難度可想而知。為了做好設備的維保工作,他在建立完善特種設備安全制度與臺賬的同時,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特種設備維保培訓和事故應急演練;他在嚴格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制的同時,堅持做好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確保每臺設備都在檢驗期之類并且檢驗合格安全使用;他在組織相關人員對特種設備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的同時,動員全廠職工積極參與隱患舉報,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確保了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在他的努力下,特種設備事故和特種設備重大隱患全年為零。
為了提高維修人員業務技能,合成氨全年以不同形式組織維修專業培訓共計24次,熊義在維修工專業培訓、技能比武等方面非常善于創新,同時,他還多次利用閑余時間給車間維修工“開小灶”,從最簡單的測量器具使用、軸承的裝配,再到復雜的各類泵及大型設備的校平、校正,他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每一位維修工。在他的努力下,合成氨廠多次在公司組織的維修工技能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在公司內部職稱聘選中,合成氨廠技師、高級工人數也名列前茅。
踴于節約成本
為了節約成本,他積極通過技術改造、修舊利廢,確保設備、配件的可持續利用,最大限度的延長使用壽命。2021年10月19日,凈化硫磺回收壓濾機因硫磺腐蝕原因,翻板穿孔,堿液泄漏,造成地面污染,同時造成外送硫酸廠的硫磺質量不合格。如果更換翻板的話,從申報計劃到采購,再到配件回廠安裝更換,不僅要耽誤很長時間,而且采購一套翻板需要三萬多元?!安荒苁裁词虑槎嫉靡蕾噺S家,難道我們自己就沒有能力沒有辦法進行改造維修?” 當熊義了解情況后,立刻組織車間人員展開討論,集思廣益,翻閱相關資料,反復試驗,最后用四氟板對翻板進行改造并取得了成功,僅此一項又為公司節約成本28000多元。
修舊利廢,是他堅持不懈推行的設備管理辦法之一。他鼓勵并主張車間堅持修舊利廢,并不遺余力為車間修舊利廢工作的開展提高技術支持,全年累計修舊利廢項目19項,共節約費用12萬余元。
熊義樸素而平凡,無論工作再苦再累,臉上都始終露出憨厚的微笑,黝黑的臉上寫滿了對公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一直以一個維修技術人員的樸素情懷在崗位上默默地奉獻,在工作實踐中把苦臟累作為磨刀石,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礪自己的斗志,最終在設備維保上唱出了最美和聲。